標普維持台灣主權信用評等AA+ 各界肯定財政與產業韌性

 

廉政報記者賴中元/綜合報導

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(S&P Global Ratings)於4月30日公布最新報告,確認維持台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「AA+」,展望「穩定」。這一評等不僅反映台灣經濟與財政體質的穩健,也展現國際對台灣貨幣政策與產業競爭力的高度肯定。

貨幣政策靈活、通膨受控

標普報告指出,台灣中央銀行展現高度彈性的貨幣政策,即便國內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,仍能有效維持通膨率於低且穩定水準,長期以來更是亞洲最低之。標普認為,央行今年3月的升息,有助於2024年通膨率維持在2.16%左右,雖然新台幣近期走貶及電價調漲帶來一定壓力,但整體通膨仍屬溫和。

財政紀律與外部資產穩固

標普與另一國際信評機構穆迪(Moody's)均強調,台灣政府長期恪守財政紀律,積極降低債務水準,強健的財政管理與稅收表現,讓台灣在全球經濟動盪期間展現出高度韌性。標普預測,未來三年台灣政府債務占GDP比率將保持穩定,財政狀況優於多數同級國家。

半導體產業支撐經濟競爭力

各大媒體普遍認為,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擁有超過六成全球產能,並主導先進製程,這不僅支撐了台灣的經濟競爭力,也成為國際信評機構評等的重要依據[2][5]。隨著AI、高速運算、5G等新興產業需求持續成長,台灣半導體產業有望長期受益,進一步鞏固經濟韌性。

地緣政治風險仍為隱憂

儘管台灣經濟與財政表現獲得國際肯定,標普與穆迪均提醒,兩岸關係緊張及美中科技競爭,仍是台灣信用評等的主要限制因素。但兩機構同時認為,短期內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不高,台灣經濟基本面足以抵禦外部衝擊。

展望未來:穩健中尋求突破

財政部表示,2024年全球經濟雖面臨地緣政治風險、通膨壓力與貨幣緊縮等不確定因素,台灣將持續審慎管理財政,強化產業競爭力,為國家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
「台灣央行貨幣管理健全,通膨率長期維持亞洲最低之一,且新台幣匯率彈性及外匯市場順暢,有助於緩解經濟與金融衝擊。」——標普報告

整體而言,標普、穆迪等國際信評機構一致肯定台灣經濟、財政與產業實力,並認為台灣有能力在全球不確定環境中維持穩健成長,惟需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發展對未來信用評等的潛在影響。


留言

熱門新聞